做企業,求發展,更求可持續發展,立足長遠、把握現在、引領未來,我們只有透析未來行業的發展變化趨勢,及時把握現在,才能在未來角逐中獲勝。那么嬰童行業發展的主要趨勢是什么?根據權威數據表明,結合國際其他國家嬰童行業發展歷程,得出一個結論:在未來的嬰童店經營品項中,外出服將會成為一個核心品類。可以毫不夸張地說,一家沒有強勢外出服品牌支撐的嬰童店,將會是毫無競爭力的嬰童店。
“今天賣奶粉,明天賣服飾,后天賣玩具”已被業界專家高度認同,主要從以下幾方面來論證:
一 從消費者的需求來看,童裝服飾市場規模按14.7%的年速遞增,由如下因素推動:
1、現代兒童的父母追求時尚、追求個性,對服裝的款式和色彩搭配提出更多和更高要求。兒童服飾成人化是童裝的一個趨勢,大家可以看到復古、低腰、蕾絲、抽象圖案這些元素已經融入嬰童服飾,這些要素形成更大的市場空間。
2、隨著社會的持續發展和進步,人均消費水平的不斷提高,家庭對孩子的培育投入將逐漸加大。父母對孩子的投入不僅僅停留在物質層面,更多的是向精神和情感方面傾斜。而隨需而生的服飾行業不僅滿足家庭對物質(功能)層面的需求,更升華了父母對孩子穿著文化的訴求和情感的表達:
——穿著是一種個性!
——穿著是一種時尚!
——穿著是一種內涵!
——穿著是一種教育!
——穿著是一種文化!
——穿著是一種情感!
——穿著是一種信仰!
3、品牌意識的加強,現在的父母和孩子對商品的選擇更加注重品牌。品牌意味著對孩子的對外訴求的表達,對孩子良好訴求的表達就是自己良好形象的體現,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服裝的品牌能激發消費者的聯想,能滿足消費者更多更深層次的需求。眾所周知,奶粉更多是滿足消費者基礎層次的需求,其品牌附加值的倍增程度遠不及服飾。奶粉怎么賣,也賣不出很高價格,這取決于其品牌附加值程度無法更大倍增。但對于服飾來講,她不僅滿足了消費者物質層面的需求,更滿足了消費者精神層次的需求,比如自尊,身份,榮譽等深層次需求,這一點是奶粉無法匹比的。這對于服飾品牌商來講,就有更大的利潤空間。也意味服飾整體市場規模和行業成長空間和利潤空間都將遠遠大于奶粉行業。
4、現代的服裝講究環保、健康、舒適、時尚等要素的融合,現在的父母更關注孩子的健康成長,這除了對服裝的基本功能(遮體保暖)有所要求外,還有更多更高地要求,從而服裝附加值就得到更大提高。對于嬰童業的零售終端營業額構成要素來講,在進店率一定的情況下,客單價是構成店鋪業績最核心的要素之一,這也是服飾品成為核心品類的重要原因。反觀奶粉,作為一種功能性附加值不高的產品,營養是其最核心的功能,其市場附加值根本無法與服飾行業匹比的。這也決定了她的下游終端商在銷售增長和銷售總額上,將遠遠落后于服飾行業。
二 從終端經營模式來講
1、終端發展的模式向兩個方向發展,一是做大,二是做專。對于嬰童店這種民營資本來講,游離零散的資本占大部分,這造成市場占有率大于單店規模的成長,從而會出現越來越多的專賣店,也意味著奶粉和服飾也將從母嬰店中的分離,而服飾在終端主要做特許經銷制,奶粉做的則是大流通制。即奶粉將面臨更多渠道的價格競爭,從這個角度來講,這一點對于終端商無疑是最致命的傷痛。對于單店來講,產品從多元化到專業化的轉變,品類從寬度到深度的轉變是未來的一種必然趨勢。而消費者購買奶粉,為追求可比性,也將會更多從購物中心,大型超市購買。
2、利潤貢獻:根據2010專業協會調研數據表明,終端奶粉銷售的年坪效全國平均數據是12000.0元/年,平均毛利在8-15%左右;而嬰童服飾的年坪效全國平均數據則是6800.0元/年,服飾平均毛利在40%以上。據此,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從利潤貢獻角度來講,同等經營面積的食品比同等經營面積服飾利潤貢獻要少。縱觀目前的終端零售店,奶粉等其他食品的陳列區域多占據黃金位置,而且陳列面積是服飾的2-3倍。那么如果以相同的區域來陳列服飾的話,單店總利潤貢獻額會成倍增大。據我們所知,國內某強勢外出服飾品牌目前在推進終端信息化管理的進程中,全國3500家零售店,1/3采用終端信息化管理軟件以后,根據銷售數據分析得出,同等單位面積條件下,服飾的利潤貢獻是食品利潤貢獻4.5倍。目前,終端最大的轉變就是終端商主動調整更好的位置,更大的區域給到服飾用品和益智用品。
3、從渠道運作模式來看,服飾產品在網絡化經營方面優于奶粉食品行業,奶粉食品行業存在保質期和安全信譽的問題,消費者很少通過網絡去購買食品。而服飾則不然,網絡渠道已是消費者購買服飾的一種必然趨勢,這大大為購買者提供便利,節省時間;更有利于服飾品牌化推進,降低宣傳成本。低成本更多接觸自己的目標消費群體,為更多的人提供服務從而獲取回報,將使渠道上游生產商成長更快,更強。從母嬰行業的發展態勢看,“國美式”和“蘇寧式”母嬰食品連鎖商超和網上母嬰綜合商城業態將逐步走向品類細分和品牌專賣。即3-5年后,專業化的品類細分品牌店將統領整個嬰童業。
三 從兩個行業的發展趨勢來看
1、行業盈利情況分析:奶粉行業早已進入了微利時代,品牌競爭格局基本形成,基本上被少數幾個大品牌壟斷,處在下游的終端商變成了搬運工。從目前國內知名的還是不知名的母嬰綜合連鎖店來看,幾乎所有終端商都將幾個大品牌的奶粉作為引子來吸引消費者,其銷售量確實較大,但是從盈利角度來看,這些經營大品牌奶粉的零售商基本無利可圖,可為了吸引人氣不得已而為之。
據調研得悉,上游奶粉品牌商為了塑造品牌知名度,廣告投入鋪天蓋地,終端推廣活動接連不斷,導致終端商利潤微薄,無利可圖;母嬰店的生存多是靠品牌商給零售商的返利及終端陳列費來維持運營,其終端經營利差費用越來越少,很難支撐終端店的長期發展。一旦品牌商取消返利和其他支持,則零售商將面臨嚴峻挑戰。從目前IT業和家電業代表,國美和蘇寧盈利模式的轉變(不再靠廠家的返利和費用支持來發展,而是以多元的商業整合來推動商業變革),可以窺測一二……。
因為相關市場管理法規尚未健全,安全質量事故問題傷透了消費者的心,也傷及奶粉行業自身的發展。自“大頭嬰兒”事件和2008年三聚氰胺問題發生后,行業的信譽問題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沖擊。首先是各奶粉品牌企業必須重頭規范和審視自己,無形中增加了更多的經營和管理成本。此外,終端商在選擇品牌上更加謹慎和小心,不敢輕易選擇一些不規范不達標的品牌和企業,只能選擇一些品牌知名度大而銷售利潤微乎其微的品牌。最后,消費者自毒奶粉事件后,變得更加理智,不會再受廠商的引導而購買價格偏低質量無保障的產品了。特別是中低收入消費者也轉向購買中高檔品牌的奶粉,這無意讓終端商成為更加勤快的奶粉搬運工和現金押送車。
2、通過對奶粉行業的深入分析,不難看出當前我國母嬰終端商在經營上所面臨的嚴峻課題。中國嬰童行業流傳一句話:“今天賣奶粉,明天賣服飾,后天賣玩具”。此話一語中的,指出了中國嬰童行業的發展趨勢。
上游品牌商的機會和優勢:從嬰童服飾競爭格局來看:嬰童服飾品牌的競爭格局尚未形成,全國性的大品牌鳳毛麟角,大部分企業仍然處在無品牌、無終端、無渠道、無營銷的原始狀態,如春秋戰國時期,局面混亂。這為那些做好準備的嬰童服飾企業,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契機,行業增長空間巨大。嬰童服飾行業將會重新規劃和布局。目前中國的嬰童服飾行業主要以廣東佛山、汕頭,浙江織里、溫州,福建石獅等區域為主,但是其行業基礎較為落后,企業規模小,并沒有像成人裝一樣形成一個強勢的產業鏈。這也為嬰童服飾行業的發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契機。
從下游終端商來看,服飾的毛利貢獻率是奶粉的3倍以上,甚至可以無限放大。因人們的物質需求容易滿足,而服飾在滿足功能需求的同時,更升華為個性的彰顯,對美的追求和對藝術的崇尚。同時,服飾的品牌效益也比奶粉高,經營風險卻比食品低。少部分的終端商已經意識到了經營奶粉所潛伏的危機,并已經減少了食品的陳列面積占比,更重要的是將服飾作為重頭戲,紛紛搶占優勢服飾品牌,甚至將門面也換成品牌商統一設計的LOGO形象,與嬰童品牌商共享品牌盛宴。
所有這些分析,早已在發達國家得到驗證。在歐美等發達國家,嬰童店的核心品類是早教用品和玩具。在嬰童行業展會上你會鮮見的食品,更不會看到市場法規不健全的情況下,不發達國家特有的嬰兒保健品。在經濟收入一定的情況下,人們首先會投入到食品消費;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人均消費力增強。根據恩格爾定律,人們消費重心會向服飾傾斜;進而發展到智力投資,也就是發達國家目前的早教用品和玩具。鑒于此,有關專家得出結論:未來1-3年不把握行情的零售商仍然停留在不做品類調整,不做利潤分析,繼續做以奶粉為主的嬰幼食品,將會逐漸被市場淘汰;3-8年內,外出服將成為嬰童店的核心品類;8-10年早教用品和玩具將成為核心品類。
綜上所述,“立足長遠、把握現在、引領未來”是我們行業從業者都必須深思和必須面對的重要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