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被譽為“動漫智庫峰會”的第六屆中國漫畫大會在廣州隆重舉行。海內外動漫產業領軍人物、著名漫畫家、動畫導演、動漫企業代表等近200人共聚一堂,圍繞“微動漫·大產業”這一議題,就中國原創漫畫如何走上專業化、國際化、市場化、產業化、多元化道路出謀劃策。
動漫作品創意和故事上都彌漫“正能量”,國內動漫界整體上呈現溫暖向上的氣氛,是此次會議傳遞出的最重要的訊息之一。與會人士指出,這么多年來,國產動漫的發展一直在克服困難,穩中求進,逐步獲得外國的歡呼與掌聲,但不可否認的是,和動漫強國的美國、日本還有相當距離,關鍵原因之一在于動漫理念上的分歧。
此外,第四屆中國國際影視動漫版權保護和貿易博覽會(簡稱“漫博會”)在東莞剛剛落下帷幕。在國際高峰產業論壇上,來自英國BBC動漫制作團隊和新西蘭維塔工作室,在演講中梳理了歐美當下的行業經驗,為中國原創動漫“傳授內功”,其中“娛樂為王”等國外動漫理念的闡述,為中國同行帶來了新的思路。與此同時,《食萬火急》等走出國門的原創動漫也正在從創作理念、市場定位、商業運作和國際化合作等多個方面,為國內同行帶來源源不斷的“正能量”。
“打動孩子的首先是形象”
BBC的動畫王國:
英國廣播公司(BBC)在很多電視劇迷的心目中有著很重要的地位,其作品一直憑借高質量的制作水準和多樣化的題材獲得全世界觀眾的普遍歡迎。其實,在動漫制作領域,BBC同樣在業界享有極高口碑,擁有天線寶寶、花園寶寶、小鳥3號、小豬威比等知名幼教動漫品牌。
BBC亞洲區高級授權總經理黃玉梅表示,BBC出品的動漫品牌施行“分類精細”的原則,比如CBeebies這個頻道就是專門為0—6歲兒童打造的“零污染”健康安全頻道,在這個頻道里面播放的動畫不能有一點血腥、暴力的元素,每部動畫在播出之前都要由兒童專家反復觀看,確保內容上的“血統純凈”,才能在電視上播放。
“多年里,家長們對于這個頻道的投訴率都是極低的,當年曾經有一部作品里面有放煙花的畫面,試播的時候立馬引起兒童專家的關注。考慮到煙花可能存在的安全隱患,專家們要求動畫片正式播放時必須把這一段剪掉”。
作為全球最大節目供應商的BBC,干起動畫來似乎一點也不“霸氣側漏”,反而在細節上鍥而不舍,咬牙較勁。但也正是這種較勁,造就BBC在制作上一貫的嚴謹規矩,當然這并不代表他們不創新,而是指他們在一些理念的踐行上堪稱“死摳字眼”,“只有嚴格遵循自己的原則和理念,才能在質量上做到極致。”黃玉梅表示。
眾所周知,BBC的王牌卡通是《天線寶寶》,只要在商場的電視展柜上播放這個動畫,總能看到圍觀的孩子們隨著“寶寶”們的動作扭腰蹬腿,童趣十足。黃玉梅將這個歸結為“兒童的天性”,“《天線寶寶》這個動畫在創作的時候結合了兒童心理學的研究,使得我們徹底擺脫成人的視角,從孩子的角度感受他們認為有趣好玩的東西,這種動作的重復在我們成年人看來可能有點匪夷所思,但恰恰是孩子們階段性成長所具備的一種心理傾向。”黃玉梅介紹說。
BBC另一部動畫《小鳥3號》在今年也登陸央視,逗趣了中國的孩子們。整個動畫的特點是色彩鮮艷、聲音諧趣逗笑,而這些都是最吸引孩子們的元素。故事本身沒有復雜的結構,講的是一群可愛的小鳥共同生活的故事。“我們始終認為動畫能夠打動孩子的是故事和形象,這就對娛樂性的要求很高,不要妄想孩子們端坐著接受動畫片中的教育意義,所以,我們會比較偏愛“啟蒙”這個詞,幫助他們去接觸和思考是娛樂性做足了之后才能達到的良性回饋。”BBC戰略伙伴廣州市天藝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的溫劍鋒經理介紹說。
黃玉梅在談到兒童心理的時候說到,《貓和老鼠》、《天線寶寶》、《小鳥三號》和《小豬威比》這些幾乎沒有對白的動畫,能將文化和地域氣息降至最低,讓全世界兒童在接受上完全不存在隔閡。因為0—6歲兒童的接受焦點完全不在語言,很多成功的動畫都沒有過多復雜的語言對話,主要是在故事的鋪排上注入各種天馬行空的想象。同樣,這種創作思路能夠幫助動畫被全球的觀眾接受。
“全世界的低齡兒童基本都沒有差別,只有成年之后,孩子們才呈現出各種文化和教育造就之下的差異,所以全世界兒童的共性大于差異,這可以為動畫的創作提供一種思路。”黃玉梅說。
媒介多樣化叫板動漫創意
新西蘭維塔工作室:
新西蘭維塔工作室(Weta Digital)是好萊塢著名制作人彼得·杰克遜和理查德·泰勒共同創辦的特效工作室,這家工作室的輝煌戰績是曾經憑借《指環王》三部曲三奪奧斯卡最佳視覺效果獎。這次東莞漫博會的一個精彩亮點,便是工作室的理查德·泰勒空降現場,分享國外創業產業的經驗。
在談到目前歐美動漫產業現狀的時候理查德表示,現在的創作已經更加嚴格地看待動畫本身的教育性和娛樂性,這些要素都必須在市場上檢驗,哪怕是教育性,也必須有著更高超的水準。
理查德還提到,目前播放媒介的數字化要求,也為動畫的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從前我們只有電視上的節目單,限制了我們能夠收看的內容,如今我們的選擇更加多樣豐富,可以通過電腦、手機、iPad這樣的媒介配合孩子們的旺盛需求。所以我們必須擴大動畫本身的功能和概念”。
理查德強調娛樂和個人之間一對一的密切關系。他認為,如今媒介選擇空間之廣闊已經達到了極致,iPad這樣的媒介更是讓選擇變得日漸殘酷。現在孩子們的硬盤空間不可能只有一個選擇,掌握在他們的手上也同時會有電腦、ipad、手機、圖書、電視等多種平臺,如果不夠優秀,就很難得到點擊,哪怕點擊也只會被永久關閉,淪為陪襯,最后慘遭淘汰。
“目前,人們和娛樂之間的紐帶關系更加緊密,面對繁多的動漫類型,孩子們會選擇更加注重作品和自身情感及個性上的共鳴,這就使我們的動畫制作必須更加個性化,如果無法做到生動有趣,孩子們一個‘關閉窗口’的動作就會將一部作品拒絕,投向讓他更加鐘愛的‘多項選擇’中。”理查德如是說。
在理查德看來,原創動漫如遇瓶頸,可以參考電影。他認為《阿凡達》除了在技術上突破了以往創作上的各種極限,更是在故事敘述的內涵上實現了擴展,這也意味著以后的電影和動漫會將會擁有極為豐富、極具創造力的虛擬空間。
在他的理念中,虛擬世界所蘊含的創作能力和深海世界一樣,尚未得到大家的足夠認識,其創作空間之廣闊不容小覷。動漫在題材上的發展和電影有著殊途同歸的道路,除了空談創意的瓶頸,更應該明確“虛擬世界”類型中的創意資源潛力。當然,現在的歐美乃至日本的動畫也有密集的虛擬內容創作,但大都集中在“機器人”、“個人英雄”、“冒險”等安全、有市場號召的固定題材上,而且本身也有相對定式化的敘事模式。“虛擬的體驗給人帶來的感覺是無法比擬的,它能夠觸發許許多多意想不到的奇妙體驗。”理查德爵士說。
“和國外最大差距是講故事的技巧”
業界反思:
最近,美國當紅動畫《海綿寶寶》也逃不開中國觀眾的檢視,不少家長看之后完,面對美國觀眾的熱捧、《紐約時報》等媒體的高度評價,始終不能理解,在他們的觀念中,這部影片熱鬧有余而說理不足,主角們更是有著這樣那樣的“問題”:海綿寶寶麻煩不斷、派大星好吃懶做、章魚哥個性冷淡。而另一部風靡全球的動畫片《貓和老鼠》,被認為是明確顛覆了貓抓老鼠的傳統主題,將一只“笨”貓和一只“機靈”有余的老鼠湊在一起,憑借密集的笑點組織故事,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對此,天津神界漫畫公司創始人陳維東表示,中國動畫片始終沒有走出片中說教的思維、缺乏幽默,偏重懲惡揚善的價值傳播。“娛樂為王”的動漫原創理念一直是歐美國家的主流思想,即使是制作給兒童觀看的《天線寶寶》在作品上也是始終堅持娛樂性。哪怕是教育也必須在娛樂之后,不能喧賓奪主。
無論是日本的《名偵探柯南》、《櫻桃小丸子》還是美國的《功夫熊貓》,都在世界范圍內受到不同年齡層的追捧,目前階段的國產動漫普遍還難以比肩,但這并不意味著這種差距是不可跨越的。最近在網上火速躥紅的國產3D動畫片《食萬火急》就讓人看到了希望。這部動畫片以網上點擊率最高的人氣動畫短片“包強”形象為藍本,講述了一只包子飄洋過海,與世界各地美食之間發生的歷險故事。該片已獲得包括德國柏林電影節動畫短片獎、東京第12屆TBS DigiCon6大獎和韓國首爾第15屆國際動畫界動畫短片獎等多個國際性獎項,還被評為首屆CCTV央視動畫春晚最受歡迎動畫節目。
在談到《食萬火急》的成功時,制片人程海明首先歸功于策劃、定位的準確:“我們原創的總體思路其實很簡單,就是將中國的傳統文化如飲食、功夫等,進行國際化的包裝,并將它推廣到全球,首先要有一個容易被全球觀眾和電視臺買家接受的形象,要學會講國際化的故事,如果在動畫片里過多涉及中國歷史人物及故事,到國際上銷售就會有麻煩。”在他看來,國內的動畫形象和故事內容往往定位模糊,創作出來的東西“大人看了會覺得很白癡,小孩子看了則缺乏趣味性,兩頭不搭”。因此,《食萬火急》從一開始定下的目標就是形象新穎有趣,故事生動自然。
程海明認為:“正如大家都穿一樣的名牌,開同一樣的車,全球的審美觀念不像大家想象的有那么大的差異。”他認為,中國的動畫在視覺效果、技術和表現力上其實都是非常領先的,而過去之所以有很多國產動畫片造型設計上沒有得到國際認可,“是創作者的審美觀、動漫理念出了問題”。他提到,國產動漫界一度存在很多誤區,例如將“低齡”理解成“弱智”,而在國外,動畫片內容可以是針對低齡的,但絕對不粗制濫造,作品的表現力絕對不會是“愚蠢”。
“我們和國外最大的差距是在講故事的能力和技巧,還有市場運作上。中國動漫要好好發展,還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比如增加播出的平臺和播放時段,積累商業運作經驗,這個過程是需要一個時間的。”程海明如是說。